操场乡太湖村芳山幼儿园地处偏远,距离县城40多公里,交通不便,学校条件简陋,大部分学生都是留守儿童,54岁的太湖村村民习传花在太湖村任教已有三十四个年头。习传花从1990年开始任教,在这里一呆就是一辈子,从20岁到54岁,从“习姐姐”到“习妈妈”再到现在的“习奶奶”,从青春洋溢到年过半百,从幼教老师成为现任园长,习传花就像一棵树深深扎根在农村教育的田野里,守望着深山中的孩子们,为这片贫瘠的土地带来生生不息的希望。
芳华守初心,为孩子留守乡村
习传花从小的理想就是成为一名幼师,教书育人、倾己所能。1990年,年仅20岁的习传花主动报名,成为芳山幼儿园的一名幼师。当时的太湖村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生活条件艰苦、基础设施十分落后,年轻人纷纷出去务工,留下的只有老人和小孩,许多老师都不愿到这里任教。刚开始工作时,习传花一个月的工资不过五十元,身边的亲戚朋友都劝她趁年轻早点离开。“外地老师留不住,我走了,这群娃娃怎么办?”习传花在一次又一次的回答中,更加坚定自己扎根乡村的想法:一定要待在芳山幼儿园,守护着这群可爱的娃娃。
三十年坚守,一生一世育桃李
学校基础设施落后,资金严重不足,如何凑齐孩子上课所需的桌椅,是习传花面临的第一个难题。为了节省费用,她自己动手,搬来废弃的墙砖和木头,简易地搭起几个桌椅。桌椅有了,怎么招收更多的孩子,怎么教好孩子,成为习传花遇到的第二个难题。为了让村民们放心送孩子过来,习传花利用暑假时间,走遍全村每个角落,与30余户家长沟通幼儿教育问题。幼儿园发展困难,就开源节流、四处筹借;学生上下学不安全,自己就陪同接送;学生住得远、走路不方便,就联系面包车专门接送;缺乏教学经验,就不断向前辈同行请教,去其他幼儿园学习,利用晚上休息时间看书琢磨……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习传花逐渐由幼儿园的“新人菜鸟”蜕变成优秀幼师。
薪火永相传,播下乡村新希望
为把学校建好,习传花和丈夫黄希之耗尽了半辈子的积蓄,翻修幼儿园、购校车、铺草坪、买桌椅……习传花说她的教育愿景是要在这偏僻乡野办出“不落后于城里的教育”,让孩子们有一个丰富多彩的童年。
最幸福的,不只是硬件条件的改善,还有学生们的成长。起初接手时,习传花发现这里的孩子大多父母常年不在身边,学习基础和学习习惯较差。为此,习传花用细心和耐心打开学生的心门。学生接受知识速度慢,那就耐心多教几遍;家长不重视,那就和家长多沟通;孩子性格内向,那就一起做运动……在耐心的陪伴和鼓励下,孩子们日益开朗起来,学习能力也渐渐提升。如今,越来越多的孩子在习传花的启蒙下茁壮成长,也有越来越多的校友回乡看望老师、资助学校,并表示要传承习传花这种精神,为家乡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一份春华,一份秋实。习传花将一生矢志教育的心愿化为热爱孩子的一团火,将自己最珍贵的爱奉献给孩子们,她相信今日含苞欲放的花蕾,明日一定能盛开绚丽的花朵。
来源:新余日报 通讯员沈夏冰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