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半月谈》一篇新闻调查揭露了基层网络评比的乱象。记者在西部某地调研发现,各式各样的投票在让基层干部苦不堪言的同时,更导致公款买票、刷票等乱象。有基层干部直言,上级用app下载指标数量、投票数量多少等来评价乡镇工作,让乡镇干部疲于应付。
更奇葩的是,在2021年第二季度的最具安全感乡镇评选投票中,本地某乡镇户籍人口仅2万多人,结果投出4万多票。还有两个乡镇,户籍人口都是两三万人,却分别投出5.8万票和7万多票。(《半月谈》2月16日)
基层网络评比,本意是尊重民意,对基层工作作出更客观公正的评价,但从媒体报道来看,某些地方显然念歪了经。人口两三万,居然投出7万票,就算每人都“举双手赞成”,投票的手都不够用。
畸型网络评比背后,是造假的肆无忌惮。据悉,个别乡镇甚至动用公款买票。有基层干部就反映,以前一张票一两角,后来涨到7角,现在比较贵的已经涨到2元一票了。照此算下来,那个人口两三万却投出7万票的镇,抛开人力浪费不说,光是刷票开销,就可能高达数万元。
政府不是企业,公款中的每一分钱,都属于纳税人的付出。用公款买票,为自己点赞,这无疑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挥霍和浪费。
对于类似乱象,人们不禁要问,一些地方的“花钱竞赛”,到底是经谁批准的?最后会怎样走账?如果以所谓“扩大群众知晓率和参与度”的名义列入“宣传支出”,那么此举只能适得其反。买海量“水军”冒充“群众”投票,以致“群众”都“不够用”了,这样的“操作”必然会引发群众的反感,对当地政府的公信力产生负面影响。
如果将买票的钱列入“其他支出”,那更属于巧列名目、靡费公帑的新花招。本质上,这也是一种腐败,而且比一般意义上腐败的社会影响更坏。用财政的钱办民生实事,多多益善,老百姓自然举双手欢迎。而用公款买票,为自己装点假政绩,欺上瞒下,则绝对不应被允许。
这些年,从中央到地方,各级纠正“四风”的力度越来越大。在此背景下,网络评比出现如此荒诞的怪象,尤显扎眼。不过,与之相对应的,或许是对于网络评比活动管理的乏力,以至于乱象丛生。这个问题应当引起重视。
网络投票评比,是一种快捷便利、成本相对低廉的民意搜集渠道,其本身没有问题。用之得当,但评无妨。但对公款刷票成风的乱象,则必须从根源上加以规范。对此,一方面,要通过完善行业标准,强化企业自律;另一方面,相关部门应建章立制,强化监管,督促基层政府合法合规使用网络投票系统,展开网络评比活动。同时,对网络刷票等违法行为,要依法惩处,问责到人。
“人口两三万,投出7万票”的投票乱象,给相关部门提了个醒:对类似的畸形网络评比,是时候下重拳管管了!
冷勇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叶攀】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