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专家
互联网平台极大提高劳动供求匹配效率
马亮(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北青报:您认为什么是灵活就业,与它相对的概念是什么?灵活就业与之相对的优势是什么?对社会的积极影响是什么?
马亮:灵活就业是工作时间、地点、形式和劳动关系等方面可以灵活安排的一种就业形态,是相对于雇佣关系长期、固定和明确的传统就业形态而言的。互联网平台经济的崛起,使一大批灵活就业应运而生,并带动许多人特别是年轻人选择灵活就业。互联网平台在撮合劳动供求关系方面有明显优势,使很多工作机会可以化整为零地进行派发,并和合适的劳动者进行精准匹配,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劳动供求匹配效率。
灵活就业的劳动关系更为灵活多样,用人单位的选择面更大,可以降低用工成本。灵活就业人员可以更加自由地选择工作,安排工作的时间、地点和形式,对工作的掌控性更强,并能够更好地平衡家庭和工作的关系。
我们很难说灵活就业人员是某个企业或平台的雇员,而只能说他和她在某个时段因为某笔订单而和他们发生了劳务关系。灵活就业人员的劳动保障问题值得关注,但是不是让新就业形态削足适履地适应传统基于固定劳动关系的工作格局,而是要独辟蹊径地发展符合灵活就业发展趋势的新型劳动权益保障体系。因此,灵活就业的创新意味着政府主导的劳动权益保障模式也需要进行制度创新。
给年轻人及时反馈
使他们不断成长
北青报:现在的灵活就业形式多样,本期我们采访了两个案例,其中一个是清华毕业生。您认为名牌大学毕业生为何也会“看上”这种灵活就业的形式?短视频博主、主播带货等工作,有何特点?会不会吸引更多人来做?
马亮:名牌大学毕业生之所以青睐灵活就业,同其就业观念有关,也同灵活就业具备的比较优势和吸引力有关。新生代年轻人的就业观念在发生转变,不再扎堆体制内的“铁饭碗”或受雇于企业,而是希望能够我的工作我做主。灵活就业对年轻人有吸引力,这同其较强的新鲜感、创造性、获得感和挑战性等有关。我们在此前的研究中将其称之为“灵工”,区别于传统的打零工,就是强调其兼具灵活性、创造性等特征。比如,很多灵活就业是项目制的,可以很快给年轻人反馈,使他们借此不断成长。特别是短视频博主等富有创意的新型工作,往往受到“互联网原住民”的追捧。
灵活就业提供更多
尝试和探索机会
北青报:本期采访的另一个案例是一位大学生兼职开共享自习室,她一边在自习室中备考一边可以管理店面,一举两得,她的同学也有各种兼职或创业的。请问下,对于大学生的这种提前进入社会的行为,您如何看待?是否对他们未来的择业有帮助?对社会有何影响?
马亮:及早尝试不同的工作形态,可以更好地准确定位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并为未来的工作做好准备或进行调整。一些有条件的大学应鼓励大学生及早创业就业,特别是通过灵活就业来多多尝试,这对于让他们更好地进入和适应社会有很大帮助。相对于传统的实习培训,灵活就业可以给年轻人提供更多更快的尝试和探索机会,使他们能够更好评估自己并作出更好的选择。
北青报:未来年轻人应当如何进行职业选择?
马亮:未来的工作形态会进一步多元化和灵活化,工作本身的定义也会发生翻天覆地的转变。所以,年轻人的就业也要转变观念,接纳和拥抱灵活就业,而不是仍然抱持老观念不放。有条件的年轻人可以多尝试不同的工作形态,真正了解自己喜欢和擅长的职业是什么,并通过终身教育来不断提升自己,增强自身的职业胜任力。大学和家庭也应为年轻人的新就业理念和选择提供宽松包容的氛围,理解和支持他们的选择,让他们有试一把不后悔的机会。
本版文/本报记者 温婧 【编辑:】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