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壁:博物馆文化传播的多样化途径
近几年,“互联网 ”的运用和普及为各地文博机构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技术与途径,尤其是vr、ar及5g网络的使用,为博物馆资源的再开发、再创作提供了新的契机。这些方式让公众接触到更多元的文化资源,也使公众获得了一种虚拟意义上的“在场”,从而借此体验和领悟传统文化的独特艺术价值。
媒介的多样化实现了博物馆等文博机构从现实到虚拟的“破壁”。
过去,博物馆的文化传播多在馆内,通过人工讲述、电子屏幕和各种宣传册页等方式进行。疫情背景下,博物馆等文博机构参观率降低,网络等媒介成为博物馆新的文化传播重要渠道。通过多样化的媒体,博物馆拥有的强大的馆藏文化资源能够更好地展示给公众,使受众零距离“触摸”文物。例如故宫博物院推出的“故宫名画记”“数字多宝阁”“数字文物库”等数字产品,使文物更加清晰、立体地展现在观众面前。又如中央电视台与文博机构共同打造的《国家宝藏》《中国国宝大会》等文化综艺类节目,利用多媒体的融合、通俗化的表达,让遥不可及的藏品变得真实可感,为观众营造“沉浸式”的视听体验,让文物的古老魅力通过现代综艺节目的形态直观地传达给普通观众,给人以别开生面的文化视觉体验。再如恭王府博物馆与腾讯视频即将共同推出的互动短剧《恭王府》,将以多场景、沉浸式的互动形式让观众重新了解恭王府所展现出的古典文化生活,从全新视角解读王府历史和传统文化。可以看出,多样化的媒介打破了现实与虚拟之间的隔阂,观众在“虚拟”的感觉中触摸真实的文物和藏品,打破了博物馆的单一存在。
数字技术的加持使博物馆成为“活生生”的存在。
前几年,我国加快了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建设,数字图书馆也实现了全面推行。借助当前的数字技术,文博机构将一部分难以保存的文化资源整合成面向公众的共享资源,使优秀的博物馆文化得以留存,而数字技术的便利性也使公众可以更加便捷地接触文化资源。例如近年来流行的vr技术也逐步运用到了博物馆的文化传播当中。“博物馆网上展览平台”便是以全景数字展览的方式使各地博物馆、纪念馆成了“活生生”的存在,观众可以自行选择博物馆,用手机扫码进入小程序,便能360度全景浏览场馆。此外还有专门的语音讲解帮助受众深入了解各个博物馆、纪念馆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更细致地学习了解文物和历史文化知识。虽然和真实的场馆相隔甚远,但这种全景式的观赏让博物馆仿佛呈现在观众面前,如临其境。此外,还有线下的飞行影院、狐幕影院等沉浸式展项,以及视觉、听觉等多重感觉的ar体验。可以说,数字技术的加持让疫情下公众的文化生活不中断,各地博物馆也在借助这样的形式持续进行着文化传播。
价值导向不可忽略。
在当前国内外交流日益增多的背景下,各地博物馆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优秀中华文化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也要求文博机构不能仅仅固守文化的宝库止步不前,而是要以多样化的形式赋予传统文化现代化的模样,促使其走进公众的内心。
在此过程中,以博物馆文化为索引形成的价值观导向不可忽略。博物馆的文化推广是重要的外在价值观影响因素,例如面向学生的文化主题教育、针对公众的文物展览活动等,都在个体层面和文化层面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过去,许多文化囿于网络与现实之间的错位,会在传播过程中产生一种失真,要么与原先的意义产生偏离,要么成为一种截然不同的释意。或许,博物馆进行文化传播的功能之一恰恰便是弥补这样的文化失真和错位。
近两年,文博机构不断创新文化传播的新路径。通过数字技术的支持和网络等媒介的矩阵式宣传,公众可以从中感受到博物馆的魅力,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播发扬。总而言之,在数字化时代实现文化与技术的交融,这是今后文博机构再度恢复活力和吸引力的重要方向,也是传统文化不断绵延的长久路径。
(作者:贾梦,单位: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 【编辑:刘星辰】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