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阳泉7月15日电 (记者 屈丽霞)记忆是什么?是对抗平庸的武器。太行山区,煤铁之城,山西阳泉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座人民城市。当地建成“阳泉记忆·1947”文化园,于老旧水泵厂封存城市记忆、时代印迹。15日,记者走入该文化园区,翻阅这座“煤城”的记忆书签。
“所谓历史,不过是芸芸众生的来来往往,走走停停,充盈着百姓的盼头、念头、想头。”步入文化园中的城市记忆主题馆,一大面锈迹斑斑的“工业风”铁墙上,醒目的白字,像一封穿越而来的信笺。
除了城市记忆主题馆,“阳泉记忆·1947”文化园内还有城市书房、城市会客厅、工人大礼堂等场馆。 屈丽霞 摄其上记录,“阳泉,这座中国共产党亲手创建的第一座人民城市,有自己独特的英雄之城、工业之城的历史演变。在这里——阳泉水泵厂,我们保留了曾经的厂房、机床、气息与透过屋顶的阳光,任你回忆或凭吊。”
城市记忆主题馆利用阳泉水泵厂铸造车间群改造而成,共一个主厅、三个副厅四个场馆,内容涵盖红色记忆、城市记忆、工业记忆、童年记忆、生活记忆五个方面。
童年物件、零食店铺、老旧教室、老电影院、厂房、茶馆、舞厅等等,曾经种种熟悉场景,仿佛倒带。 屈丽霞 摄穿过仿制阳泉火车站的场景,黑色的蒸汽车头呼啸而过。1906年,山西第一条铁路正太路穿境而过,始设阳泉站。阳泉开始繁荣,成为“火车拉来的一座城市”。
20世纪60年代开始,阳泉形成八大工业体系,包含煤炭、电力、冶金、化工、建材、机械电子、轻纺、食品。一面展墙上,数十个厂牌悬挂其上,代表了曾经的老工业历史。
一栋老式筒子楼,春节时期张灯结彩,红火的气氛,很近的邻里情。 屈丽霞 摄五湖四海的劳动者汇聚成阳泉工业大军,12472名劳动模范崛起于煤海山城,赓续传承、激励后人。
由于煤炭资源丰富,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阳泉经济快速发展,被誉为“小上海”。城市记忆主题馆恢复了老商场、老饭店、老影剧院、老公交站,霓虹灯笼罩下,商业街道上两层商户店铺,集贸市场、交电大楼、百货商店,各式招牌,灯光闪烁,红红绿绿,一片繁华。
红砖老式楼房下,昏黄色的灯光,一棵梧桐扎根于自行车棚内,棚下停放着多辆“二六”“二八”式自行车。 屈丽霞 摄穿过商业街,走入生活区,红砖老式楼房下,昏黄色的灯光,一棵梧桐扎根于自行车棚内,棚下停放着多辆“二六”“二八”式自行车。再走几步,一栋老式筒子楼,春节时期张灯结彩,红火的气氛,很近的邻里情。
城市记忆主题馆内还利用全息投影、情景剧、新材料、新科技等多种手段,更注意游客的沉浸式体验。行走其间,童年物件、零食店铺、老旧教室、老电影院、厂房、茶馆、舞厅等等,曾经种种熟悉场景,仿佛倒带,呈现眼前,踏步进入,一步数十年。
霓虹灯笼罩下,商业街道上两层商户店铺,集贸市场、交电大楼、百货商店,各式招牌,灯光闪烁。 屈丽霞 摄在这里,与曾经的自己、与年代相遇。
除了城市记忆主题馆,“阳泉记忆·1947”文化园内还有城市书房、城市会客厅、工人大礼堂等场馆。此外,在5号馆时间仓库内,正在进行“一年又一年”主题展,800多位捐赠者分享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的珍贵影像资料、人造革提包、皮箱、四大件、“三转一响”等老物件,展现曾经的生活轨迹和情感脉络。
正如城市记忆主题馆序言所言,“就是这样一些平凡人,在缭绕的人间烟火中共同见证岁月的变迁,各自发出零落的声响,凝聚为城市的和音。曾经沧海,其心也安。愿我们心中的城市,在这里留存得更为清晰,丰盈,久远,于代际传递中,成为永远的记忆书签。”(完)
【编辑:苏亦瑜】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