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近期,我省印发了《关于支持九江高标准建设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6大方面38项举措,支持九江高标准建设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力争到“十四五”末,全市经济总量迈入全国百强市60强,万亿临港产业带基本形成,辐射全省、服务周边的区域性航运中心地位更加凸显。目前,九江市正全力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成效体现到高标准建设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上来,加快把路线图变成施工图,把规划图变成实景图。
“十大攻坚行动”
鏖战正酣重现荣光
过去,工业是九江的荣光;现在,工业是九江的脊梁;未来,工业是九江的希望。如此共识,在赣北大地早已凝聚。眼下,包括产业升级、营商环境、跨江发展、城市能级、交通建设、庐山改革等方面的“十大攻坚行动”在九江大地鏖战正酣。
十年来,九江市坚持工业主导地位不动摇,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奏响“提升传统、壮大新兴、培育未来”三步曲,工业经济强筋健骨、脱胎换骨。
千亿产业从无到有。十年来,具有九江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形成,2021年,石油化工、新材料、装备制造、纺织服装、钢铁有色等五大产业产值全部实现过千亿元。全市现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8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93家,省级专业化小巨人企业17家,上市工业企业2家。
数字经济高标迈进。2021年,全市数字经济规模达1427.1亿元,占gdp比重达38.2%,均列全省第3位。先后建成全国首批“双千兆”城市、全省首条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信道、全省第二个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综合二级节点。
工业质量不断提高。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营业收入7430.3亿元,列全省第二,年均增长11.0%,占全省比重16.9%,比2011年提升了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总额达706.3亿元,列全省第一,年均增长17.6%,占全省比重22.6%,比2011年提升了12.8个百分点;完成工业税收225.2亿元,列全省第二,占全省比重15.9%;千亿制造业产业达5个,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675个,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30%,较2012年增长近9个百分点;工业园区营业收入6388亿元,是2012年的296%,共青城国家高新区成功获批,鄱阳湖生态科技城拔地而起。
咬定目标,擂鼓出征。“对九江而言,每项攻坚行动都是具有牵引性、带动性、关键性的工作。我们建立了集成指挥、专班推进、挂图作战、比武竞赛等推进机制,推动各项行动的投资量、工作量、实物量‘三量齐增’,确保‘一年全面铺开、两年全面突破、三年全面见效’。”九江市“十大攻坚行动”总指挥部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说。
“我们坚定不移推进工业强市战略,按照‘淘汰落后、提升传统、培育新兴’的总体思路,着力构建以‘四新一优’产业为主的现代产业体系。”九江市工信局党委书记、局长娄琦介绍,九江正积极将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四项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成全市现代产业体系新支柱。
今年以来,九江市大力实施数字经济做优做强“一号发展工程”,以“1+2”产业赛道为主攻方向,全面打响“工业互联网、数智新九江”品牌;以鄱阳湖生态科技城为主战场,打造九江经开区以电子信息、智能制造为代表的“数智集聚区”、柴桑区以vr、ar产业为代表的“数字街区”、瑞昌市以半导体照明为代表的“光电之都”。
走好新型工业化道路,九江蹄疾步稳。
扩大开放向江图强
铺就发展底色
金秋十月,九江城西港区集装箱码头,江面船只如梭,岸边巨轮停靠,自动化作业的桥吊长臂舞动,满载货物的车辆进出有序,港口一派繁忙。
“现在通关效率明显提升,尤其是实施‘抵港直装’新模式后,装船‘零等待’、出口‘零延时’,货物从运抵码头到装船离港,由以往的两天缩短到15分钟。”上港集团九江港务有限公司集装箱分公司经理助理胡华东说。
依托黄金水道,加快释放“黄金效应”。今年以来,九江推出离港确认、中转换装、区港一体化、直提直装等系列政策“组合拳”,跨境贸易更加便利、凸显活力。1至8月,九江实现外贸进出口总值639亿元,同比增长47.4%;实现外贸进出口集装箱10.28万标箱,货运量171.8万吨,同比分别增长22.7%和17.5%。
扩大开放,向江图强,成为九江愈加鲜明的发展底色——
基础设施加力推进。庐山机场成功复航,安九客专建成通车,中亚班列、中欧班列成功开行。2021年,全市公路通车里程24051公里,比2012年增加5081公里;铁路营运里程629公里,比2012年增加230公里;长江港货物吞吐量达1.7亿吨,年均增长15.1%;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达65万标箱,是2012年的4.06倍,年均增长16.8%。
对外贸易持续扩大。2021年,全市进出口总额651.57亿元,是2012年的2.3倍,年均增长9.6%;全市新批外商投资企业66家,实际利用外资27.3亿美元,年均增长11.9%;实际利用省外2000万元以上开工项目511个,其中亿元以上开工项目299个。
扩大开放拓展空间。抢抓“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等发展机遇,主动参与江西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大南昌都市圈、赣江新区等建设,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综试区等相继获批设立,区域航运中心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
同时,该市坚持以环境提升增优势,深入推进营商环境优化升级,着力打造政务服务满意度一等设区市,瑞昌“马上办”品牌深入人心,“受办分离”改革、“惠企通”平台建设成效显著,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爽心暖心。
张臂拥抱世界,汇聚奋进力量,通江达海的九江已成为我省对外开放的前沿。
还江于民还岸于民
呵护绿水青山
金秋时节,驻足九江长江大堤,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秀美画卷尽收眼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已然深深融入这座城市的发展脉络。
十年来,全市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完成投资年均增长81.3%。中心城区水环境系统综合治理、码头整治、小化工出清、绿色矿山整治、乡镇饮用水水源地等项目投入加大。累计投入244亿元,实施重大项目82个,治理废弃矿山1.1万亩,拆除码头74座、泊位87个,复绿岸线7529米,“水美、岸美、产业美、环境美”的长江最美岸线基本形成,形成了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
十年来,全市公共设施管理完成投资553.2亿元,年均增长17.6%。全市城镇化率达62.2%。中心城区老旧小区改造成果显著,“三城同创”取得阶段性胜利,市民素质和生活环境进一步提升。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厕所革命”、新农村建设成效明显,“四好农村路”实现行政村全覆盖。
十年来,全市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大气污染治理成效取得历史性突破。特别是2019年以来,市域环境空气pm2.5年均浓度从46微克/立方米降到33微克/立方米,实现三连降;优良天数比例从82.5%升到92.6%,实现三连升,首次全面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创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
十年来,全市稳步推进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退捕工作。1.79万名渔民“洗脚上岸”,一度少见的“微笑天使”江豚频频现身,鳤鱼、刀鲚等一批多年未见的水生物种重现江湖。每年约有70万至80万只候鸟在九江越冬,种类多达400余种。
2021年,全市接待游客9383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773亿元,分别是2012年的2.34倍、2.55倍。全市现有国家5a级旅游景区2家,国家4a级旅游景区26家,国家3a级旅游景区35家。
这一切,是九江市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重要要求,全面落实长江“十年禁渔”,大力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着力打造“水美、岸美、产业美、环境美”长江最美岸线的成果。一条集“守护长江、美化长江、展示长江”于一体的沿江生态廊道基本成型,还江于民,还岸于民,确保了“一湖清水入江、一江清水东流”。
这一切,是九江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狠抓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反馈等问题整改,生态环境持续优化,空气质量全面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创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的成果。此外,九江严格落实“双碳”目标,严格把关“双控”指标,倒逼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加快实现生产生活生态全面融合。
如今的赣北大地,江豚的微笑更加灿烂,越冬候鸟更多了,桃花水母出现也更频繁了。十年来,九江“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主基调更加鲜明、主旋律更加强劲,处处呈现出山清水秀、鱼跃人欢的美丽画卷。
“高标准建设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奋力提升九江在全国发展大局的位势。”重任在肩、砥砺前行,九江市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作示范、勇争先”的目标要求,把高标准建设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作为一项引领性、牵引性、系统性工程,全力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九江,这颗长江之畔的城市明珠,必将闪耀更加璀璨的光芒。
结语
过去的十年,对于江西这块红土圣地来说,是非凡的十年、难忘的十年,也是奋斗的十年、辉煌的十年。九江作为赣鄱大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年来,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牢记嘱托作示范、感恩奋进勇争先,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稳步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各个层面发生深刻变革和精彩蝶变,奋力交出了一份合格答卷。十年间,全市gdp接连跨过2000亿元、3000亿元两个台阶,2021年达3735亿元,是2012年的263%,成功跻身全国百强城市行列,排第72位。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