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昆明6月16日电 6月15日晚,云南玉溪北移亚洲象群安全防范和应急工作前线指挥部工作人员又度过一个不眠之夜。他们一直随着亚洲象移动的路线“搬迁”。近一周来,由于亚洲象群一直在易门县十街彝族乡迂回活动,前线指挥部设在十街乡政府所在地。
这是一个山清水秀的集镇,海拔1300米,近几天气温都在30度以上。如果不是关键路口停着的渣土车,集镇看不出什么异样。
15日17点左右,象群在下山觅食后,向峨山县大龙潭乡山口村方向移动。
23点30分,象群进入了峨山县大龙潭乡山口村活动。
23点45分,由于山势阻挡,无人机超出操控范围,象群在监测人员的红外夜视仪屏幕上“消失”了。在省级指挥部的指导下,前线指挥部紧急运转,要求易门、峨山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寻找大象踪迹。空中和地面监测预警人员紧急转场。每个监测点和卡点的工作人员都行动起来。
图为监测到的象群。 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提供16日2点14分,根据地面工作人员的信息,无人机再次捕捉到象群正往十街乡方向折返。
2点40分,象群回到15日休息的甸末山,躺下睡觉。
4点07分,象群起身在附近活动。
7点24分,象群再次入眠。
9点,前线指挥部召开调度会,综合协调组、监测预警组、投食引导组、安全防范组、助移工作组、现场管控组、宣传工作组、损失补偿组、综合保障组等9个工作组的工作人员就位,来自省级和玉溪市林草、应急、公安、森林消防、电力、交通,以及市、县、乡各部门的工作人员聚集在一起,目标都是——人象平安。
指挥部的大屏上,活动了一夜的象群在树多且地形平整的甸末山顶呼呼大睡。前线指挥部组织专家,根据山势地形、森林河流、通道、地面农作物,结合象群的日常习性,对下一步象群的移动方向做出“研判”。“研判”是近日新闻稿件里的热词,但“研判”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调度会一般会研判出两到三条大象可能行进的路线。”指挥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研判的首要标准是人象安全。
10点,省市县三级指挥部领导和专家到一线进行实地踏查,查看地形,更准确地研判大象下一步行进方向。接下来的时间,各个监测点的象群图像不断传回来,指挥部各环节工作有序推进。
前线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长杨应勇告诉记者,指挥部分工合作,最重视的是值班值守,“要掌握好大象的基本行进路线,才能做好接下来的工作。”
图为监测到的象群。 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提供“没有动吧?”白天进入指挥部的每一个人,第一个动作都是抬眼看大屏,知道大象在原位安睡才会安心。
16时,指挥部再次紧张起来。今天的第二次调度会召开,实地踏查的情况被带到会上,再次对象群迁移路线进行研判。
“看看这个点,山势陡峭,大象下不来”。
“这个区域食物多,大象可能会去。”
“目前来看,‘吃饱’是大象最重要的诉求,这也是判断大象行进线路的重要依据。”前线指挥部副指挥长刘绍宏介绍。
17时,专家预判,因为头一晚大象跋涉距离长,吃食物时间短,下山时间可能会提前,指挥部将工作指令下达至村组、村干部、网格员,要求做好应急准备。
一个不眠之夜又开始了。(完)
【编辑:张楷欣】
请输入验证码